日期:2019-04-15 閱讀數:291
2011年關于汽車碰撞、追尾、碰瓷的新聞經常放頭條,通過微博的渲染,每次都能牽起國人一次一次的激辯潮,是社會透明了,陽光之下沒陰影,屁大小的事故都在放大?還是我們的車便宜了,不夠結實了?還是錢賺得多了,大家膽大都不要命呢?
有調查數據顯示,70%的車主買車前會參考國家牽頭評定的標準,還有相信獨立權威的大網站測評;在同級別汽車中,車主愿意多掏1-2萬選購汽車安全系數相對較高的車,對消費者“認為哪一項最能反映出一輛汽車的安全性能高低”的調查中,有49.7%的被訪者選擇主動安全配置。進口車在主動防護領域占盡優勢,現在的車市,國外車企生產的車系4-5星級防撞系數的比比皆是,但相對于國產自主品牌車來說,從來都不是對外宣傳的賣點。
主動安全,后市場抬頭之路遠
眾多車主還是以主動安全放在第一位,主動安全配置主要是指發生撞擊之前就會啟動的輔助裝置。這些裝置以各種方式介入駕駛動作,希望能利用機械及電子裝置,保持車輛的操控狀態,全力讓駕駛人能夠恢復對于車輛的控制,避免車禍意外的發生。通常一輛汽車,要同時具備ABS防抱死系統、EBD制動力分配系統BAS、TCS等系統才能發揮主動防護的作用,但擁同時擁有四大主動安全配置的汽車還不太普及。
汽車主動安全的要求很高,正如外國整車廠獨霸天下一樣,自主品牌車企沒有更多的話語權,陷入這尷尬地位的還有眾多汽車后市場安全電子廠家;其實設計與整車系統相容的安全電子系統的蛋糕更誘人,但是門檻高通常跟整車電腦系統相連,估計廠家開發出來,也沒車主喜歡把新車的電路搞砸,4S店也不提倡做這些吃力而不討好的事,所以越來越多汽車后市場安全電子廠家瞄準車主“看得見”的區域內發展。
與前兩年不同,很多新車型落地時已經引入了胎壓監測(TMPS)、倒車雷達、LED日行燈等主動防護的設備,未來這一份額只會越來越大,作為后市場廠家,機會幾何呢?與專車專用導航一樣,畢竟這是兩年新近開發的亮點,在老車型和中低端車型還沒有普及,而車主的認知度越來越高,這里后市場廠家占盡優勢。
在呼聲最高的安全電子里,胎壓監測最有望成為標配,這首先得益于歐美頒布的法規,硬性規定TMPS作為新車落地的標準之一,這也是“及時雨”,成為后市場廠家一大利好消息,今年以來,一波波的廠家都在開發這塊蛋糕,鐵將軍、鐵甲兵、豐諾等大小廠家都加緊占領市場的高地。我們現在也看到后市場廠家也開始耕耘自己的汽車安全系統,不能單憑一個TMPS打江山,也不能把市場困在單一的產品里;前裝不給力不屑做的事,后裝做得更好,其中全景可視系統和“輔助中央處理系統”是今年新發展趨向,由于市場剛剛建起來,一方面門檻比較高,不易模仿,有實力的廠家會占據很大的優勢,另一方面,由于市場剛起,培育之路很漫長,大家多數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去開發;全景可視簡單來說,就是車內四側攝像頭加一個導航儀,即時把行車過車中的信息通過導航的屏幕集中反映給車主,以增強車主對整部車的掌握情況。但從事故發生到屏幕顯示再到車主反應時間,這里主動安全會扣上一定的分數,現在萊音、商寶、車樂等******廠家都在探索。
而安全電子“系統”之路也成了汽車后市場進軍主動安全的亮點;豐諾的“方案”就是把包括紅外夜視、胎壓監測、車載導航、車距預警、倒車可視等等單一的產品行車組成的系統,以對撼整車的安全系統,當然這超前的理念在推廣普及方面有難度,想當年導航也是從單個功能單一的PND做起,現在已經發展到與整車廠有一定的叫板能力。
被動安全,傷不起的大蛋糕
似乎越來越多中國人不喜歡“被動”一詞,可不想像買保險那樣,如果什么出了問題才能夠獲得賠償,這完全不是個好兆頭。 所謂被動安全裝置,則是在車禍意外發生不可避免,車輛已經失控的狀況之下,對于乘坐人員進行被動的保護作用。殘酷的現實往往被動安全比主動安全要做得全面和準確,對于整車來說、安全氣囊、安全帶、籠型車體都是被動安全的代表;而對于后市場來說,被動安全主要的是行車記錄儀(汽車黑匣),汽車后市場“被動安全”的產品通常為車主提供一個佐證,在發生磨蹭、碰撞的事故后有錄像,為交警和法律責任提供證據。
這樣說來汽車后市場廠家在被動安全領域的建樹的確不多,可視行車記錄儀的熱銷已經遍地開花了,這得益于歐美市場的法律法規引導,近幾年外貿的銷量遠比國內市場要好;但今年起國內市場銷量也上去了,既不是法律的規定,也不是車主意識的提高,這要得益于特色的國情,筆者在前文中也談到,現在碰瓷、刮蹭、追尾的新聞一件蓋一件,使用行車黑匣的車主更多是心理的關照,行駛時遇到微小的意外不會百口莫辯,能有效的解決紛爭。
相比主動安全,被動安全的門檻沒有那么高,相對單品的價錢也讓市場較容易接受,但發展勢頭不及主動安全保護的電子產品,但從現狀看來,行車記錄受到來之不易的重視,以黑匣作為普及安全電子產品的跳板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;安全電子產品對車主的教育是由“被動”到“主動”逐漸普及的過程,后裝廠家從單品到系統進入市場,準是個趨勢。
上一篇:怎樣尋求到好的汽車用品廠家
下一篇:汽車維修保養誤區